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师频道 > 以新视角促进学校文化全面发展

以新视角促进学校文化全面发展

2015年03月28日 15:02:53 访问量:482

学校文化在当今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。学校文化是常新的,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,是能够唤起各族青少年美好心灵的,是能够激发各族青少年学生激情的,是能够培养各族青少年高尚的、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的。学校文化建设的任务,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。而首要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良好的“四有”公民,即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纪律的一代新人。

 学校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,以校园为主要空间,并涵盖院校领导、教职工,以育人为主要导向,以精神文化、环境文化、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,以校园精神、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。学校文化包含校园文化、教师文化、学生文化等各个方面,对于促进学校发展、提升教学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,多年来,我区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,对于促进西藏教育事业跨越式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 一、学校文化的重要性

 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,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。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,实现人的全面发展,不仅要通过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,而且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,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,进而提升人的素质、协调人际关系、激发创造潜能,这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。当今世界,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综合国力的增强取决于经济实力,也取决于文化实力,文化实力既包括知识、技术、教育等方面的力量,也包括理想、信念、道德、价值观、审美观在内的精神力量,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升,离不开文化的有力支撑。因此,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,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文化建设,才能实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,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。而肩负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任,则要靠教育,尤其是基础教育,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,因此,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 校园文化彰显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。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。由于学校是教育人、培养人的地方,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。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,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、价值观、校风、传统习惯、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,以及校园建筑、校园景观、绿化美化等物质文化,其中以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。因此,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、思维方式、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。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,可以说,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。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,它体现了一个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、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,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,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,陶冶学生的情操、启迪学生心智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培育优秀人才,促进学校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 二、校园文化建设

 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。它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,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影响。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在于创设一种氛围,以陶冶学生情操,构建学生健康人格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。

 物质财富。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,足以看出人的感观势必影响情绪,对于美大家都有需求。学校发展的基础应建立在层次感上。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,触景生情,因美生爱,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,进而热爱家乡、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,相对于平日里的大谈、阔谈、空谈收效更明显;经常有老师诉苦:“卫生每天都在讲,可还是不好”,对于这种困惑,在我校完成校园文化建设后有明显改观,幽静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舒心怡神,从而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,试想:“谁会不爱自己的家呢?”丰富多彩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低俗文化有着强烈的抨击作用,有利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

 精神财富。人的最终变革在于心,环境美足以升华为情感美。“大方”、“优雅”、“风度”、“和谐”是学生自己去感受、去体验、去认识的。我们何不将“美”还给人本身,用美塑造人格魅力,质的飞跃不正体现着文化对人内涵的提升,对人素养的升华。

 三、教师文化建设

 在学校管理中,“人”是诸多要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,人的思想状况、工作态度、积极程度直接影响到育人功能。文化对人的“锻造”应在于将人培养成德的化身、美的使者、智的实施者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:“一个教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,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中,那就是孩子清澈的双眼。”

 教师文化建设首先应建什么?我们经常听到许多读过几年书的人都自诩为“文化人”,这种表述从表面看无任何问题,但若我们从深层次去分析你会发现这对文化的认识太浅。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、地理、风土人情、传统习俗、生活方式、文学艺术、行为规范、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等。如果仅仅认为有学识即可,那认识上就出现了一定的偏差。对于教师这个特殊群体,文化的涉及面就应该更为广泛了,有学识、有良知、有成绩、有思想、有德行、有审美观、有修养,方可造就一名有文化的“优秀教师”。

 “文”是根本。教师文化建设首先要做“文”的建设,通过不断学习、研讨、观摩、实践,培养老师的学问,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,将最基本的部分打牢。

 “化”是提升。文化的最高境界应在“化”上,我个人认为“化”即幻化、演化、升华。作为一名教师,如何将“文”与“化”有机结合呢?首先应具备高尚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,其次要学会尊重,体现教师人文化的特点,要有一颗爱心,要有凝聚力、向心力,最后要融小顾大,以文化做表率,促发展。

 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:“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,但是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,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,是无论靠教科书、靠道德说教、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。”

 四、学生文化建设

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,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如何,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。近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:“教育就是培养习惯。”学生文化建设在抓智育发展的同时,更应该将道德文化、是非文化、行为文化等作为建设重点。

 划清是非界限,明确具体要求。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道德观念逐步形成时期,但他们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较差,对于美与丑、善与恶、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划不清楚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、要使学生明确道德规范要求、要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。

 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,要从大处着眼,从小处入手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百尺高台起于垒土。质的飞跃是量的积累,良好的道德素质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。如:我们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前,就要求学生进实验室以后,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回家。因为实验室里大的、小的器件很多。有的学生可能会拿一些回去玩玩,或者自己进行小制作。一个器件虽然值不了多少钱,但它是学校的,不能养成顺手牵羊的习惯。如果有了顺手牵羊的恶习,慢慢地就会膨胀私欲,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每一个人都应记住“勿以恶小而为之”。

 注重以身作则,做好学生榜样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身教重于言教,要有文明学生,首先得有文明老师。我们老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更直接,也更为深远,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,老师都应该首先做到,充分意识到:学校工作无小事,无处不育人,无处不示范,无处不楷模。因而,要增强教育服务意识,规范自己的言行,给学生做好表率。

编辑:韦东海
上一篇:2015化学复习
下一篇:没有了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搜索框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舒城县山七中心校 特此声明。